資訊中心/Information
故事萬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故事萬乘

在水一方
——丹巴行記

發(fā)表日期:2009.05.07

勞動節(jié)的清晨,伴隨著陰濕的天氣,我們從成都向甘孜州丹巴縣進發(fā),奔赴向往已久的丹巴美人谷。我們的行進線路是:成雅高速至雅安轉(zhuǎn)318國道至瀘定再轉(zhuǎn)211省道沿大渡河逆流而上至丹巴縣城,全程420余公里。由于山路曲折、整修公路等緣故,我們用了近10個小時的時間才在傍晚時分進入丹巴縣城。一路顛簸、風塵仆仆,可謂:逆流而上、道路曲折。

丹巴縣城很小,幾乎更像一個鎮(zhèn)。因為地處狹窄的山谷之間,全縣城只有一條雙向兩車道的主干道,大渡河的源頭河段就從縣城的一側(cè)咆哮著奔涌沖過。我們住宿的地方已經(jīng)是縣城里最寬廣的地方了,然而打開窗戶,抬眼便見到河對岸的崇山峻嶺壓在頭頂。高山峽谷使得當?shù)氐臅円箿夭顦O大,白天我們在路上時還穿著短袖衣服,到達縣城時,有同行者已經(jīng)套上羽絨馬甲了。

由于假期有限,當晚我們就選擇確定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景點做為第二天的旅游目的地。

按照計劃,我們先去了甲居藏寨。出縣城,我們先是沿著大渡河的源頭河流之一——大金川河逆行,然后向山上攀爬。路標注明縣城距離藏寨4公里,然而我們在崎嶇盤旋的山路上走了半個多小時還沒到終點,有人無奈的笑稱:怕是4公里指直線距離吧。一路上,沿途的風景甚是單調(diào),山是灰兀兀的,沒有樹木,滿山坡像是鋪蓋著低矮的灰綠色的雜草,隔著山下的大金川河的對岸矗立的是更險峻的幾乎直上直下的另一座山,也是灰兀兀的樣子。眼前的單調(diào)和扭擺行走的車身,讓車里的人一個個默默無語的期盼著。就在我們郁悶之際,車子向左轉(zhuǎn)了一個彎,這次卻沒有直接轉(zhuǎn)出來,我們知道,到了!在藏寨的入口處,我們請了一個當?shù)氐墓媚镒鰧в?,她叫冰增拉姆,“冰增”在藏語里意為雪山,“拉姆”意為女兒,我搶先笑說,那你是雪山之女咯,冰增則報以含蓄的微笑,臉上竟顯出兩個淺淺的酒窩。載上冰增后,車子斜斜的向右再轉(zhuǎn),我正想是不是又要再轉(zhuǎn)兩個彎時,車子再次向左轉(zhuǎn)入,就在車頭剛過彎路時,車上的人不禁齊齊的喊道:哇!但見,遠遠的是下窄上寬的峽谷,峽谷之間橫亙著一面雪山,山頂?shù)姆e雪隱現(xiàn)在云霧之間,仿佛與遠處的天空接壤。峽谷之下是從雪山流逝出的大金川河,大金川河經(jīng)由我們眼下,向上,則是一面蔥綠翠綠的山坡,這些綠之間鑲嵌著的是一簇一簇的呈白、紅、灰三色的藏家民居,再向上直到山頂,又是一座云霧繚繞的雪山,晴朗的陽光下,雪山越發(fā)厚重、挺拔、高挑,便如挺立的康巴漢子。單調(diào)的審美疲勞之后是如此的新鮮養(yǎng)眼,怨不得會引起眾人大呼小叫的。忽然,心頭莫名的冒起小時候看到的一個笑話。說老師讓學生做作文,比喻一件美妙的事物,要求幾百字,結(jié)果一個學生寫道:我看到的某某非常美妙,簡直是妙不可言!老師說,要幾百字哦,學生說,妙,不可言,我當然無話可說了。其實,這妙,并非不可言狀,只是我們被突如其來的美妙震驚了,以致不知道說什么了,這一刻,眾人的一聲哇何嘗不是這樣?

冰增向我們介紹,丹巴是藏族的一個分支——嘉絨藏族的聚集地,她所在的藏寨方圓5平方公里,因過去每一百戶為一甲,因而當?shù)乇怀蔀椤凹拙硬卣?。嘉絨藏族有自己的方言,與西藏的安多、康定的康巴、九寨的白馬等藏族分支的語言截然不同,他們沒有文字,從小學的是漢字。服飾上有自己的特點,比如三片布,即頭飾上一塊布做腦后的帽簾,裙子前后各一塊布做裙擺,而頭飾上的毛線,粉色表示未婚,紅色表示中年,黑色表示老年等等。寨子里的民居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顏色一樣的模式,冰增說,每家人在蓋房子的時候都是全寨人一起幫忙的,房子的紅、白、灰各代表了一種心愿,最具特色的,則是屋頂突出的四角,那是拜祭四方神靈用的。應我們的要求,冰增帶我們進入了一戶當?shù)厝思?,接待我們的房東是一位六七十歲的老媽媽,老媽媽話不多,但熱情大方,在這里,我第一次品嘗到了純正的青稞酒、酥油茶,更不能忘懷的則是冰增用藏族姑娘特有的嗓音為我們演唱的祝酒歌。從老媽媽家里出來,冰增告訴我們,這位老媽媽原來是寨子里的村長,曾經(jīng)被評為全國勞模呢。

從甲居藏寨出來,冰增領(lǐng)路帶我們?nèi)チ烁h的巴底鄉(xiāng)的美人谷。路上,我們看到一群群無人看養(yǎng)的牛群,冰增告訴我們,這里的所有的牲畜都是放養(yǎng)的,不需人看管,天黑時這些它們會自己回家,寨子的人從來不用擔心它們會丟失。她還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漂亮女孩兒都出外,或打工,或演出去了,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所以在巴底鄉(xiāng),我們只去參觀了一座具有700多年歷史的屬于藏傳佛教中黃教的喇嘛廟。就在我們對到美人谷卻沒能看到如期的美麗姑娘而郁悶之時,冰增告訴我們,在回來的路上,有一個叫韓家壩的地方,那里住著“康巴之花”。原來,在康定、丹巴地區(qū)每年都有一些當?shù)氐娘L情節(jié),其中一項是選美,在各地選出“康巴之花”、“金花”、“銀花”等等。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又興奮了起來。

康巴之花盧阿姆,其實,在縣城時,我們就看到了很多旅游宣傳畫里的“她”,她的稱號是2000年評出的。因此,看到步入中年的盧阿姆時,我們并沒有對她已經(jīng)有些豐腴的身態(tài)感到驚奇和失望,盡管她沒有穿民族服裝,但那雙美麗的丹鳳眼,讓我一眼就認出了她?,F(xiàn)今,盧阿姆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和招上門來的丈夫過著安詳寧靜的生活,房子四周的農(nóng)田和果樹,都是她和丈夫共同耕作的。在我們提出與她合影后,盧阿姆換了民族服裝,這時,那宣傳畫上的美麗姑娘仿佛又回到了現(xiàn)實……。

從盧阿姆家里出來,冰增告訴我們,其實,盧阿姆的父親是漢族人,姓盧,她的母親是純粹的嘉絨藏族,娘家還是甲居藏寨的,曾經(jīng)有些單位想聘請盧阿姆出去演出,但被她拒絕了。我不禁有些感慨:在我們所處的世界里,多少浮華,多少欲望,隨時讓我們象飛蛾撲火一樣去追名逐利,而盧阿姆對虛名的淡薄和堅持自力更生的田間勞作,似乎顯得與我們的世界格格不入,然而,這份純樸和勤勞,其實才是康巴之花的本質(zhì)所在,盧阿姆身上流淌的漢藏之血更是漢藏友誼之花、親情之花!

因為下一站是中路鄉(xiāng),距離甲居藏寨有些遠,所以冰增只能在半道上和我們作別。臨別時,她給了我們名片,“兵增拉姆”,喔,原來是這個“兵”,但我仍然固執(zhí)的記著“冰”增,因為她是雪山的女兒,她的和善、無聲和淺淺的笑,更適合“一片冰心”、“冰清玉潔”、“冰雪聰明”等字眼來形容?;蛟S,美人谷的美人,不在驚艷、不在雕飾,而在于那份與高山峽谷一樣原始的恬靜和自然!

驅(qū)車約一個小時就到了中路鄉(xiāng),沒有導游,我們找了一個中學生模樣象冰增一樣害羞的小女孩,她帶我們到了一戶有家碉的人家。事實上,丹巴除了因美女眾多而出名外,還有著“千碉之國”的美名。歷史上,整個丹巴境內(nèi)最多有三千多座古碉樓,僅我們來到的中路,最多時都有上百座,這些古碉分為家碉、界碉、寨碉、烽火碉等等,古碉有四角的、有八角的,最多有十三個角的。我們來到的這戶是唯一一家開放古碉的人家,接待我們的男主人叫益行增智(音),我們進入房間時,他正在忙著手里的活計,仔細一看,是在給家具畫圖案。益行增智留著長長的頭發(fā),削瘦的身材顯得有些單薄,絕沒有印象里康巴漢子的彪悍和粗獷??粗稚系漠嫻P,我有些調(diào)侃的說,看你的頭發(fā)就像個藝術(shù)家呵。聽說我們想上碉樓頂上去看看,增智便帶我們一邊上樓一邊介紹起這座家碉來,沒曾想我們將要爬上的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古碉,這更增加了我們的興趣。這座家碉有十一層,到后面的六層時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樓梯了,那是用一根粗粗的圓木,在上面鑿出的淺淺的溝坎,踩著溝坎,雙手抱住木頭,慢慢爬上樓頂,樓頂?shù)钠脚_就是一個四四方方的觀景臺,有兩個平方的樣子,四角照例是突出的,四角的木桿上掛滿獵獵的彩色經(jīng)幡。遠眺處,墨尓多雪山在云霧中直插藍天,俯瞰著整個中路,那是藏家人十份崇仰的一個神山,據(jù)說,連赫赫有名的四姑娘山都是她的附屬神。近一些,寨子背后的高山則既是天然的美麗屏風又是遮風擋雨的屏障。更近些,整個中路鄉(xiāng)村盡收眼底:有綠綠的阡陌麥田,有掛滿紅寶石般的櫻桃樹;有田里辛勤勞作的鄉(xiāng)民,有閑庭散步于村道的牛群;有遠遠飄來的笑聲歌聲,有默默矗立了數(shù)百年的古碉……霎那間,竟有些時空交錯,仿佛我們誤入的是那傳說中的桃花源!

艱難的爬回到古碉下,增智帶我們參觀了他剛剛裝修的一間房子,屋頂上、墻壁上以及所有家具上的美麗圖案都是他本人繪畫的,那色彩艷麗、藏族風情極濃的工藝,使我暗暗想:其實他真的就是一位民間藝術(shù)家。

走在窄窄的、彎彎曲曲的村路間,路邊的溪水在腳邊繞過,不時地與三三兩兩一群的牛兒迎面而過,這些牛兒也是一付不急不緩、溫順和善的樣子。此情此景,有人向往的說,這里真是養(yǎng)老的好地方呵,其他人則隨聲附和著。而看到墻邊已經(jīng)熟透了的櫻桃樹紅紅火火的,竟沒人采摘時,有人可惜地說,呵,這些櫻桃在城市里能買好幾塊錢一斤呢。有一段殘垣,還鑲嵌著一堵小小的古舊的木門,從木門的背后噴涌出一簇簇粉紅色的花朵,向墻外努力的舒展著,有些便搭在門前,陣陣清涼的風兒徐徐吹過,枝頭便顫微微的。這時,有人輕吟: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倏忽間,一個粗獷的康巴漢子重疊成了舊姑蘇城里的小家碧玉,蒼莽冷峻的高山峽谷漸變成了怡紅快綠的婉約江南!

第三天一早是我們返回成都的時刻,看到漸行漸遠的丹巴,我心里隱隱地有些離別戀人的失落,想到詩經(jīng)里說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方才恍悟道:或許我們這些世俗之人歷經(jīng)顛簸,溯水而上,追尋芳蹤,可不就是為了一親那婷婷玉立在大渡河源一方的丹巴的芳澤?